周均平

时间:2020-04-28 09:55

 


  周均平,男,1954年10月生,山东临沭人,中共党员。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学术带头人,东岳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8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先后兼任中国企业文化学会美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
  周均平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及审美文化研究。在当代美学研究、秦汉审美文化研究和审美教育研究上形成明显特色。其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独立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和优秀博士论文奖各1项。


  先后主持和承担《秦汉审美文化研究》《审美乌托邦研究》《审美理想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8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美学探索》《美学追求》《语文审美教育论》等著作6部,主编9部、参编11部。
  《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是从宏观整体角度对秦汉审美文化进行总体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它围绕着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和基本特征这个中心,以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特别是前期审美文化为宏观背景,在与先秦、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审美文化的纵向比较中,凸显并揭示了秦汉审美文化的“壮丽”审美理想和现实与浪漫的统一,繁富与稚纯的统一、凝重与飞动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四大基本特征。童庆炳、陆贵山、杜书瀛等著名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潮的重要创见”。多家报刊发表重要评论,被收入《中国美学年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代表论文《跨世纪历史性转换的前奏——美学转型问题研究综论》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美学转型的多元取向和多种建构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改造完善实践美学取向、超越实践美学取向、审美文化取向、中国古典美学取向和辩证和谐美学取向五大取向,认为:美学转型研究打破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理论格局,使美学呈现出多元并存、竞争发展的态势;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整合融汇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推动美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走向现实生活,切入审美实际;为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的对话和交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美学》等刊物全文转载,获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美学探索》和《美学追求》分别在美学前沿理论、古代审美文化、西方美学和审美教育四个领域的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和有创见的研究心得。
  周均平一直秉承做学问“做就要做透”的精神,笔耕不辍,孜孜以求,始终坚持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尤其在其秦汉时间审美文化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加宽和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四重证据法”为准则,多次到秦汉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察,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