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7 16:03
姜振昌,1952年11月生,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青岛大学学报《东方论坛》主编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杂文史和鲁迅研究上影响较大。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1篇)、《文学评论》(6篇)、《新华文摘》(6篇)等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 5 部,独立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 4 项。17次独立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中国现代杂文史论》 1997 年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故事新编 > 与中国新历史小说》2002年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议论的 “曲张力 ” 与鲁迅杂感文体的艺术特征》 2006 年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姜振昌以鲁迅杂文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起点和专注点,以“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发现了鲁迅杂文的“形象化系统”,既相当有力地否定了国内外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否定鲁迅杂文是文学的观点,也“较有力地反驳了多年来对鲁迅杂文的艺术本质所作出的有相当影响的旧说”(孙昌熙语),其中对鲁迅杂文中杂文形象的艺术本质蕴含、赤裸裸的自我表现和曲笔议论形式的阐释,都新意迭出。这些研究成果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等国内重要刊物得以发表。
199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书稿《中国现代杂文中论》,把“史实”和“史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把中国现代杂文发展的历史脉络,包括思潮、流派和文体的来龙去脉清晰地梳理出来,突破了以往中国文学史著述中某些单调、平板、封闭的思维定势,而且对杂文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此间出现的诸多重大问题作了深层的理论概括,尤其注重从哲学的层面和广泛的历史联系、特别是经历了曲折甚至劫难而又重谋振兴的整个中华民族生存史的大文化背景上对这些杂文现象进行透视,得出的结论是深邃和富于启迪性的。
继《中国现代杂文史论》之后,又陆续出版了《鲁迅新论》《经典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精神》等学术论著。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百年风旗——鲁迅与中国新文学主流》,从鲁迅与整个中国新文学对话、交融、影响的关系出发,不仅重新解读鲁迅及其作品,而且系统梳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主流及其复杂内涵,从深层和规律性上对中国新文学史进行总结,其中大量前期成果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新华文摘》和《文学评论》等国内最权威学术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