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3 16:48
方辉,男,1964年1月生,山东省阳谷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等职。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委员,担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美国《亚太考古》编委、奥地利《世界史前史》编委等职。出版专著5部、译著2部,论文近百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美合作考古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5项。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暨重大成果奖1项,二等奖2项。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首批“齐鲁文化英才”称号,201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荣获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方面,在聚落考古与区域考古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对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方法的认识与思考》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并探讨全覆盖式调查方法的论文。《日照两城地区聚落考古:人口问题》《找寻国家》,是基于聚落形态和历史时期人口地理信息所做的区域人口和基层社会组织研究方面的探索。《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是对持续长达十余年的中美鲁东南考古合作考古项目的阶段性总结,对于我国聚落考古和聚落形态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从区域考古角度探讨文明起源比较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夏商周考古和历史研究方面,《南关外期先商文化来龙去脉及其对夏商文化断限的启示》《岳石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对于岳石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其与中原夏商文化的关系有独到见解。《从考古发现谈商代末年的征夷方》《商王朝对东方的经略》《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国族问题》等,是结合考古、古文字资料和历史文献探讨商周东土古国史的一些思考。《商周时期鲁北地区盐业的考古学研究》是较早将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和国外人类学资料相结合探讨盐业生产与贸易的学术论文。《论史前及夏时期的朱砂葬》提出了“朱砂葬”的概念,论证了陶寺文化的族属为帝尧陶唐氏集团。
长期关注青铜器、玉器等与礼器有关的名物问题研究。《论我国早期国家阶段青铜礼器系统的形成》从礼制“损益”角度对夏、商礼器系统的差异作了考察,尝试从器物层面对夏、商礼制文化做出区分。《说瑗》探讨了被归为“璧环类”玉器的玉瑗,结合文献和实物,指出玉瑗在战国时期的真实存在,并追溯了其早期渊源。青铜器研究方面,《试论周代的铜匮》《春秋时期方座形铜器的定名与用途》《东周时期的埶、铚与首饰挂架》从性别考古和名物学的角度对周代尤其是东周青铜器中的女性专用器具做了考察。
先后参与主持邹平丁公、长清仙人台、日照两城镇和济南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多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尤其是大辛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因首次在商代都城之外出土甲骨文而闻名,同时发现的百余座商代墓葬和大型建筑基址为我国东部地区所仅见,出土的铭文铜器、玉器、原始瓷器、黄金制品等数以千计的各类文物和自然遗物标本,为研究商代尤其是商代东方地区的考古与历史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一批第一手资料,相关阶段性成果在《考古《文史哲》等期刊发布后,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