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2 15:36
刘大钧,1943年生,山东邹平人,民盟盟员。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周易研究》学刊创办人、主编,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6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接续传统易学之慧命,刘大钧开始了他的易学研究之路,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专著《周易概论》、《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书。《光明日报》对此高度评价:其研究“目光敏锐,视野广阔,证据可靠,论证充分,可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早期易学史,值得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刘大钧在易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周易》古经的文字考辨。易学研究一个基本、重大的问题,就是从文本本旨出发,把先儒称之为“绝学”的《周易》的今文本和古文本的具体文字内容正读清楚,从而厘清汉人今、古文《易》的发展与流变。而刘大钧的研究与学界已有研究相比具有新的特点:在资料的运用方面,充分利用可靠性更强的新出土易学资料;在研究方法上,使用双向互证,保证结论具有更好的可靠。在《周易》古经今、古文的考辨研究方面,刘大钧大有推进之功。
(二)对《周易》古经疑难卦爻辞的辨析。藉着新的简帛易学资料,刘大钧以其融小学、考据、象数和义理为一体的学术功力,充分利用最新出土文献资料,疏通证明,释疑解滞,从而使其义复明,其文可晓。对疑难卦爻辞的辨析,多发先儒所未发,于《周易》古经的研究确有廓清之效。
(三)推动整个易学研究事业的发展。1987年,为了促进易学的交流与发展,刘大钧克服种种困难,在山东大学组织召开了大陆“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有6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会。1988年,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直属学校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该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00年被评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并被教育部正式定名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同年,自筹经费创办并主编了大陆唯一的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该刊由梁漱溟先生亲自题写刊名,并于1991年获正式刊号。1989年,刘大钧教授筹划成立了中国周易研究会;1996年,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周易研究会由二级学会升格为一级学会,并更名为中国周易学会,刘大钧任会长。
(四)推动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993年刘大钧在山东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自此开始建立起两岸易学界双向交流的机制,以后每两年交互在两岸举办易学研讨会,至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已历十余届,汇聚了数百位两岸学术界的精英,两岸所有治《易》的学者几乎都参加到其中,在两岸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在两岸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