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华

时间:2020-04-22 15:24

 


  何中华,男,1962年7月生,山东省莒南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并自学哲学,1987年6月被破格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涵盖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观、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等领域。2015年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1年以来,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等著作。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人文学术文摘》等转(译)载;部分论点收入《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学年鉴》等工具书。
  何中华的主要学术贡献:
  1.提出建立哲学学体系的构想,并在元哲学领域进行探索,对于哲学的形上学本性、哲学视野之独特性、哲学比较的方法论原则等问题做了深入考察。
  2.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内涵进行诠释,从哲学观高度“重读马克思”,力图超越“回到马克思”与“告别马克思”的路数,从辩证法和现象学的内在结合上寻找马克思哲学意蕴得以展现的可能性。
  3.揭示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绝对性和超验性,并把它同人的存在联系起来考察,给出价值范畴的新定义,突破了经验论思维方式的桎梏。
  4.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理论本身进行反思,注重对“发展”和“现代化”范畴的形上学前提的追问,探究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命运,重思社会发展的存在论含义。
  5.考察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互斥论”和“划界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客观上促进了有关研究的深化。
  6.从哲学角度阐释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其面临的难题,凸显问题症结,清算前提和预设本身,为该领域的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何中华经常启发学生说,哲学不在“隔”而在“通”。随着哲学造诣的日益精深,加之对马克思哲学观的独特领会,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省,他有意在自己的研究中逐步回归中国古典思想,内省式地体认哲学意义上的“中国经验”,以便在文化源头上汲取智慧并得到启迪。
  这位生活曾经窘迫、至今仍然朴素而并不为意的学者,还在以一种近乎普罗米修斯式的救赎,继续为这个世界书写精神的华丽。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