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

时间:2019-10-17 00:00

郭学信(聊城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中国历史演进至宋代,随着唐宋之际的社会大变革,士大夫政治形态的确立,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与此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加之宋代“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因而有宋一代士大夫表现出与此前士大夫阶层许多不同的精神特质,其心理认知、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亦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特质的变化,反过来又必然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对宋代社会以及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宋代士大夫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格,还有助于把握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与唐宋之际社会变迁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代士大夫相关问题的认识。

该成果在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对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进行了具体系统的阐释和研究,从宏观的历史进程中考察、揭示了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基本面貌及其所凸显出来的主体意识,以及与整个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从对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的解读中,揭示了宋代士大夫多元化的人格特征及其对宋代社会历史文化风貌的影响。其核心观点是:在唐宋之际社会变革和时代环境影响下,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生存样态、群体意识及其行为方式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质,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格特征,儒、佛、道三教互补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异常突出;尽管在儒、佛、道互补结构中,以积极进取为主旨的儒家文化始终主导着宋代士大夫的思想意识,并且在“以儒立国”的时代氛围中,宋代士大夫“仕以行道”、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强化,但不能否认,在当时新的历史环境下,宋代士大夫的信仰理念、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心理认知及人生实践呈现出多维的态势和选择,积极用世的外向追求意识与自省内敛、沉潜向内的审美趣味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有效的调和;宋代士大夫作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的社会集团,其颇具时代特征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不能不对宋代社会的历史文化风貌及后世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宋代能“百年无内乱”,宋代能出现“诗文字画之盛”“文物全盛”等学术繁盛局面,“近世学术”之所以“多发端于宋人”,美学领域中雅俗并峙之所以能成为并主导宋代的审美取向,从一定程度上讲,皆与宋代士大夫颇具时代特征的群体意识及其行为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该成果在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心理学和审美学等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该成果通过文史互证以及对各类文献史料的钩沉与阐释,使研究内容得以进一步深化,在对宋代士大夫角色认知以及宋代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和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和强化等问题的论述上有所创新。

 

郭学信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宋史研究。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大学学报》复印或者转摘。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及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多项。荣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等称号。2017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学科最有影响力学者。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